损失厌恶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易
我们人类天生具有损失厌恶的倾向,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已经拥有的,亏损对我们的心理冲击比收益来的更大。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的《No products found.》里有一个例子展示了损失厌恶如何影响人们做决定的:
抛硬币赌局如下:
- 背面,你输100元
- 正面,你赢150元
你会参加这个赌局吗?
调查下来的结果让人很意外,大多数人拒绝了这个明显具备有利预期的赌局,为什么?因为收获150元带来的喜悦不足以补偿损失100元带来的痛苦,也就是说对损失的恐惧远大于对收益的贪婪,恐惧是更具备主导的情绪。要想平衡损失100元对我们带来的伤害,我们需要更多的收益来弥补,大多数人选择需要200元,也就是说是损失的两倍!你的选择呢?书中提供了一个值观的象限图来表示收益与亏损对于人们心理上的价值:

损失厌恶象限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条曲线并不对称,同样数字如果发生在收益端带来的喜悦价值远低于如果发生在损失端带来的痛苦价值。
那么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要问了,损失厌恶跟股票交易有什么关系呢?
在金融交易中,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亏损是游戏的一部分!如果想成为长期有稳定收益的交易者,你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失败者。这听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为了避免损失,很多人一直在失败的交易中被套,导致越输越多;有些人在开始新交易前犹豫不决、迟迟下不了手,导致机会白白流失。这都是损失厌恶的表现。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心理:损失给我们带来的痛苦至少两倍于收益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你唯一的一台车被偷了和你抽奖中了一台新车哪个对你带来的冲击大?当然是车被盗,两台车固然不错,可一台车都没了明天你怎么上班?怎么送孩子上学?我们都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所以损失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影响比一定比例的收益要大,这个心理影响作用在我们做的任何事,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交易和投资。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坚持自己的交易计划,在你的交易计划告诉你要承受损失放弃该交易时不要犹豫,趁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时果断做决定,避免不可收拾的结果。持续地拿着一个失败的交易,寄希望于以后会反弹是你在自欺欺人,在金融交易中不应存在“我希望……”,“它应该……”之类的幻想。同样,在你的计划告诉要进入交易时马上进入,如果你的交易计划经过验证可行,那么所有的损失都应该是合理的。
只要你的收益能弥补损失,就不应害怕失败的交易。如果损失大于收益,那么你就应该停止交易,调整你的交易计划,内观自省,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多学习其他成功交易者的经验。毕竟就像我之前说的:选择了金融投资交易作为事业即选择了终身学习。
附:《思考,快与慢》中文版
No products found.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